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51471
 惜 福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生活歷練做做,歷練做做生活!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真愛,其實是愛真我。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儒:乃人示需,人人都需要之深度
作者: 惜 福 日期: 2011.08.01  天氣:  心情:

禪門無言


有病的人 方才要找醫生 心病或生病



... ... ... ... ... ... ..................................................................................................
網友回:


<禪門無言>
你又說了那麼多
算哪一門?



惜福答:


如來自在覺寂光 常覺而寂然


如來無門


無有定法而具足萬法


靈山只在汝心頭



你...不用來找我



若想要,拿的動,請全部帶走 ^_^


... ... ... ... ... ... ..................................................................................................


處事為人 五教各領風騷


行功立德 :不但淨化識心也可以迴向冤親債主,可以說是自利利他,自渡渡人,若講未來世,也許可以少奮鬥好幾年吧。


 


學儒 學道 學佛 都是指修道


修道的生活方式


福慧雙修


三綱五常 三從四德... ...戒 定 慧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 ...戒 定 慧
八 正 道... ... ... ... ...戒 定 慧
六度波羅蜜... ... ... ..戒 定 慧


禱告... ... ... ... ... ...戒定慧


【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


 


戒定慧 是幫助我們淨化心靈與靈性的提升


 


法有世間法及出世間法


就我的認知


我們要返本還原 必須性命雙修

命~~就是個人的因緣業  累世所組織而成的 今生受身成人 而有了人生命途 所以 我們要了命 也就是盡量把債務還清 一筆勾銷 因而有入世間法 當修命到一定程度時 放下的也很多了 這時候會想出離生死輪迴 而修性

性~~是我們先天的元神 所以 我們要見性 以返先天 所以有出世間法 讓我們得法 迷途知返 永生(不需要輪迴了 發願倒駕慈航渡化眾生而受生也可以)

所以 了命見性 成了我們的課題 這就是 道的應生

一本散萬殊 故修命必須有戒~定~慧 來制定心猿意馬

以上是我淺略的說明 性命之解


師承 打坐 冥冥中 去體會 自身的能量 自身的覺受 自身的瘉合 自身的領悟 體會師 領悟師 以心合師 肉眼看到的 往往是盲目 捨師兄認為呢


 



一貫道


白陽期弟子應天運 號稱 天道子弟兵


講就 聖凡兼顧


內聖外王的修為


 



小惜福倒是覺得說:所謂內聖外王這一名詞 是 古代帝王們在用的


小老百姓 如何能夠執行呢


白陽期弟子們 能夠將倫理道德(修身)盡量做 家庭 齊家融合 就很了不起了 再加上 聖賢佛經書籍加減看 那肯定是非凡等級了


若要 白陽期弟子 開悟


惜福認為幾乎不可能 開悟


而佛教徒至少還有 機會


因為有家累 食衣住行育樂的牽絆


 


古代帝王 聖賢 菩薩 羅漢 他們幾乎沒有家累的問題


孔子 孟子 顏回


他們窮 他們挨餓 他們刻苦耐勞 也是自己受而已


如果 他們有家累 我相信他們定會不忍心 家人挨餓與克己耐勞


 


就拿濟公活佛之前的羅漢說吧 他也沒有家累 去做他所謂的行道  只是不是很清楚他在 佛門做了些什麼事情


 


既然稱作 佛堂 佛門不離清靜與靜修


有家累 試問有誰人可以如此灑脫呢


 


在這繽紛色彩 燈紅酒綠的塵世間 願意講究修身與齊家 那簡直是不簡單了


 


禪門無言


台灣的高僧法師 拿前人開悟語 加以解釋 讓民眾收聽


不懂還是不懂


濁識心要來窺測 清淨識 無非自我反彈


 


捨師兄 你說呢


 


一般修行者,多知以有為法,方才知如何修,如何行,已知修行者,應當往內修,往內求,若內尚有所求,則往外修,往外行(菩薩師法六度萬行或盡忠憐憫眾生),外而內,得到淨化而清淨.


 


求心,此心乃內觀其心,心無其心,求得了乃心自持,淨心相隨.


 


悉達多 有佛學的基礎 然而 到處於深山覓蹤,所得皆乃 不究竟


 


因而於 菩提樹下參禪


實無有定法 而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然 悉達多是 默然天成 馬自達


 


今日 我們 藉由法門


法門是方便說  最後仍然要放下


正所謂 執一法而失萬法聚足


此一 固然要堅持與固守 不然 心神無法凝固 以成金丹


那麼 有人問惜福 此一如何放下呢


惜福說 就當你悉發菩提心時  只有別人的利益 沒有自己的利益 放棄自我


正如 人饑己饑 人溺己溺


那麼 我執就會慢慢的淡化了


結果自然成


一門深入 是讓吾輩 心神穩固 不散亂


捨師兄 有何疑惑嗎

標籤:
瀏覽次數:120    人氣指數:1880    累積鼓勵:8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生活歷練做做,歷練做做生活!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真愛,其實是愛真我。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8-01 16:39
他, 77歲,新竹市,醫療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