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看懂人生所講的語錄 李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核心競爭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花博測展觀後 李渝
作者: 捷客 日期: 2010.10.24  天氣:  心情:



有幸跟隨一個團體參觀了花博測展,觀後有一些感想。這些感想根據的是部分開放的松山區展出,眼見十分有限;可能在繼續進行的工程中,或者在別的展區,這裡提到的事情都已在被注意甚至照顧到了。明白花博是極其重要又極其不易的工程,展出也很使人感覺到參與者們的用心和勤勞的同時,說到一些優點和缺點,莫非都是希望展覽辦得更好。
就整體來說,戶外花圃精心設計,可是在種類和顏色上似乎都低調了些。例如開場「爭豔館」的「七道彩虹」,在傾斜的看台上築出一大片織錦花圃,想必費力,可惜一進場的驚豔效果似乎並沒有完全達成,不知是不是因為選用的品種都是開小朵花,且花色比較含蓄,莖與葉更多的緣故?遠看好像是掩上了一層朦朦的灰綠色。
爭豔館內展出人工花室和插花設計等,倒是華麗非凡,觀眾也看得很高興。有一小片台灣蕨類種植得頗有趣味,卻不知名目,如果展方能加上辨識的標籤,當會使人更流連。在這呈現工藝美的展館中,如果你是個寧看野生、不喜人力扭控自然的觀者,那麼就會「走馬看花」,匆匆繞完便直奔室外了。
露天造型花牆後,占地頗大的「地景花海」由夏菫、小百日草和千日白三種花卉盤據了花圃。花卉在自然界本都是平等的,可是用人眼來看,免不了要區分一些高低不同來。夏菫是一種適種在庭院一角或向陽窗扉的嬌美小花,現在卻要她作前鋒打頭陣吶喊,光景難免有點不勝,花臉幾乎都藏隱在莖葉裡了。千日白,小小的草球,近看還可愛,大幅度排展時卻只見白白灰灰的一片,這種草花也有頗鮮豔的別種顏色,不知道為什麼選了其中最不起眼的?於是這片「花海」就只能靠小百日草支撐場面了,深橘紅色的小菊類花,倒是越曝曬越濃麗,越有精神。
可是只看紅菊也不成,在灰色的水泥路面和三種重複的花色之間走著,視覺不覺疲乏起來,也就依圖尋找「精緻花卉區」,英文翻譯為「rare flowers and plants」──珍稀花卉區。到達地點,眼前是一整片龍泉菜市場花攤都懶得賣的雞冠花──「這是精緻花卉區嗎?」
服務員回答得好:「可能是因為擺得很精緻,所以叫作精緻花卉區。」不過她好心接著解釋,到了冬天會換成一大片聖誕紅,春天一大片水仙。聖誕紅和水仙不也是超市花類嗎?這樣說難免有點花族歧視了。不過,這花區是否改稱為「四季花區」或「季節性花卉」而更合適呢?而且希望到時候也可以看到不止是流行在西歐的品種。
走著走著,總是有什麼聲音跟著你,原來全場散置的播音器持續地播放著流行歌曲,偶然播報必知訊息自然有其必要,但是賞花時讓流行之音一路追著不放真有點殺風景,好像客廳裡的電視劇又追來了花園。
名人館尚未開放,「會場全區圖」用這樣的文字介紹名人館展出──「首度以科技與藝術跨界演繹,超越時空、國界、語言的華人驕傲──鄧麗君,在『永生玫瑰』的相伴下,以多媒體及多點觸控方式將其舞台上的丰采以及私生活的純真面貌呈現在大家的面前──營造出夢境般的空間,呈現記憶中永恆的美好。」這真是華麗又熱情的介紹文,用在綜藝表演展上不能再理想,但用為植展的簡介,似乎可以再斟酌。此外,鄧麗君在歌唱藝術界的確是華人的驕傲,但是她的「舞台丰采」和「私生活」和植展有怎樣的關聯呢?不是對植物栽培、研究等方面有貢獻的人士才是花界的「名人」嗎?這裡要請展方指點一下。
來到百藝廣場,正逢藝術家表演瓜雕,在翠綠的西瓜殼面上雕出一層層變幻繁複的水紅色花瓣,桌邊左右架上已各懸掛出了成品,碩大的牡丹和菊花,真正是花容嬌美翠豔欲滴。大人小孩圍著看,莫不露著驚嘆的眼神。這精美的手藝表演進行在略透亮的高頂帳篷下,白底印著桃紅色花案的帳幕把底下的景象打映得很閒逸,這是參觀全程很好看,又有教育性的一節。這時,靜靜地欣賞一會,在石凳上歇一會,不是挺美嗎?就是那電子歌唱又水洩不通的跟了過來,教你閒不了。
緊接廣場的「文化館」展出光復前後陶、瓷碗碟,這種1950年代尋常家庭飯桌上常見的餐具,質地樸素,描花可愛,充滿了拙趣。蘭草、梅、菊、月季等花案不但來自親切的生活,而且和花展主題配合得很好。作品置放在玻璃展櫃中很謹慎,可惜一樣沒有伴附任何說明。若能標出年代和出處等,不是更能增加閱讀的興味,又能教觀者長一份知識?展出作品不加標識,或者解說文字簡陋,似乎是台灣各種展覽的常見現象。
保麗瓶集成的建築透著天光,館內晃漾著水光,支柱和支柱間流串著館外的街光,「流行館」別出心裁,在夜裡全體點起燈火想必是更好看的。館內展出綺裝美人裝置十二台,材料豪華富麗,做工纖細精巧,呈現了服裝設計師的精緻浪漫風格。如果美人們放去101大廈的大廳,水晶燈光的底下,想必更能照耀出貴氣來。但願在植物展的這裡,她們戴的是野花冠,掛的是蘆草青藤項鍊,披著綠苔羊齒地衣等,作個天然佳麗,看起來就是原樸壯實也無妨。
缺少路標,幾乎使人錯過了展場邊緣的真相館。這是和台灣地貌有關的展覽,取名「美麗和哀愁」,好像鄭愁予的詩句。英文譯為「Beauty & Tragedy」,比較接近事實。以台灣地質為主題的展出只使用了簡略的幾張圖示,展廊牆面很大部分鑲著無用的大鏡,靠放映影象來吸引觀眾。影象呈現的是土石流吞沒村莊的動畫,畫得很好,手法也極具感性,旁邊女士邊看邊哭得淅瀝。地下室的紀錄片卻更能為土石流現象提供實在的知識,所謂hard facts。
出口處的賣店出售古典花卉圖片,這大約是最讓人失望的一站。寥寥只有三、兩張樣品不說,又都只是日本版畫。不遠的外雙溪故宮博物院內不是就有著傲世的華夏古典花卉庫藏嗎?從先秦到明清,兩千五百年的花鳥畫傳統,就一張圖片都找不出?如果說故宮有版權問題,在民間尋找優美細緻的明、清、民國的水印版畫也是不難的。而像文化館一樣把過去生活銜接到現在,讓市民見識歷史,提昇文化知識,這不是另一個好時機?不知道負責銷賣圖片的廠商是誰,辦事真是悠忽隨便,何況此處的櫃台上不好好放圖片,倒放上了一疊「吉屋出售」招攬卡!
總的來看展覽,大局製作很費心,細處在感性訴求外,也許可以多追究一下實質,多提高一些觀眾的認知。食場、廁所等有不少工作人員辛苦地在維持整潔。各區各館的服務生都很和善有禮,有時解說得恍惚,可能是專業知識培訓得還不夠,這方面可加強。某些地方贊助者在行事風格上商業性遠勝過專業性,時時接近賣場招攬。有些地方商家明打出商號,例如讓裡外服務人員都穿上印有店名的服裝等(花博有沒有某種一致的服裝?)。但願商家們拿出良好的文化常識,適可而止。
在「流行館」裡走著時,聽見一位中年男子問服務人員:「你想要我看到什麼?」
這位觀者問得好,展覽要觀眾看到的是什麼?或者索性就讓觀眾之一的我說說想看到的是什麼吧。
我想看到突破媚俗氛圍,和生態密切貼近的主題,看到自然更勝於人造的美德;看到較多、較能提供實在知識的文字和影音敘述。也很希望展覽能把主力放到意義更勝於巧技的方面,指引我們,除了在東洋、西洋以外,更在亞洲其他地區和華夏文明中尋找根源;引導我們認識世界名種的同時,也教育我們被忽略地區的植物生長情況,告訴我們台灣在地植物的繁榮和驕傲。
【2010/10/24 聯合報】@ http://udn.com/
標籤:
瀏覽次數:190    人氣指數:590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看懂人生所講的語錄 李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核心競爭力
 
住戶回應
 
時間:2010-10-24 19:42
她, 61歲,亞洲其他,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