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5841
 la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俎豆馨香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君子固窮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君子憂道不憂貧
作者: lady 日期: 2011.07.13  天氣:  心情:

論語講要 衛靈公


 




  1.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古時士農工商,各有其業。君子,指士人而言。君子應當專心求道,不要顧慮自己的生活問題,是這章經文的大意。


君子謀道不謀食:孔子的意思是說,既是君子,就應當謀道,不必分心謀食。謀是謀求,道就是「志於道」的道,屬於形而上學。求道的最終目的即在成為聖人,在未成聖人之前,只要求得一部分,就是有道之人,即能齊家治國平天下。道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無道則家不齊,國不治,天下大亂。所以君子必須求道。然而求道必須專心,不要害怕自己貧得沒有飯喫,例如顏子,簞食瓢飲,不改其樂。所以君子謀道,不須謀食。


耕也餒在其中矣:君子應該專心求道,其心在道,而不在食。耕也,是說君子為謀自己之食而耕。餒在其中,是說君子之耕,乃因其惟恐不耕而受饑餒之苦。其中,是說君子心中想到饑餒問題。君子為免一己之餒而耕,他的心就是在食而不在道了。


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求道,當然要求學。但是求學必須志在求道。如果志不在道,而只在求學,求學的目的即在得祿。這就是把俸祿放在心中,應為謀道的君子所不取。


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憂慮道是否存在,不憂慮自己是否貧窮。憂道,就要衛道弘道,使道常在世間。


經文中「謀、憂、中」三字重要。謀道是指求道而言。憂道是在求道以後,又為衛道而憂。中是指君子的心中。古注把兩個「其中」分別解釋為耕中與學中,以為耕稼之中不免有饑餒,而求學之中則必有俸祿。恐非聖人之意。




君子食不求飽、居不求安、憂道不憂貧


 

儒家說:【食不求飽、居不求安,其主要目的是強調不貪求享樂,意在勸世人要懂得安貧樂道,過著樸實簡單的生活,不要貪求錦衣玉食,住的地方也只要能遮風避雨就好,不需要豪華富麗、或講究安逸舒適,一切以節儉、樸實為原則,不要奢侈浪費。

 

人若懂得節儉、樸實,生活不放逸、懈怠,經常保持七分溫飽;居無定所,住的地方也不求安逸,如此才能體驗窮人顛沛流離的生活是如何過的,這時才能知道物力維艱,知道在這世上生活比我們困苦艱難的人,比比皆是。於是,我們才能懂得惜福,進而知足、感恩、而報恩。一個不懂知足、惜福的人,當福報來臨的時候,就拼命地揮霍、盡其的享受,古人說:【溫飽思淫欲,到那時候沒有不造業的,最後造業就要受報淪墮於惡道之中。

 

一個享受慣的人,一旦遇到環境驟然變遷,如逆境現前,即不堪受物質缺乏的折磨而感到痛苦。猶有甚著,當債主臨門,逼債還錢,變賣家產還不足以抵債時,如何能經得起生活的壓力、環境的逼迫去過節衣縮食、清齋薄粥的日子!故而度日如年、痛不欲生。

 

古人說:【由奢入儉難,由儉入奢易,我們世人想要由節儉的生活轉變為奢侈浪費比較容易,往往不學就會。因為這是世人宿世的習氣使然,但想要由奢侈的生活中回到節儉樸實的日子則是難上加難。除非對人生有相當的覺悟及體認,以及有堅強的恒心與毅力,否則是決定做不到的。因為平常花費無度享受慣了,如何能從奢侈、浪費、物質不缺的生活中,回頭再去過那種粗茶淡飯、囊中羞澀的日子!

 

如果,一旦一貧如洗什麼也沒有了,頓然陷入了絕境而無法自處,於是愁苦不堪,那時不是怨聲載道,就是大歎世態炎涼、人情淡薄,不停地抱怨世上只有錦上添花而沒有雪中送炭。於是乎,消極頹廢、自暴自棄,最後經不起環境的折磨與壓迫,因而饑寒起盜心,走向邪路,以身試法,從此真的自甘墮落、一蹶不振,被環境打倒。這種人即是懦夫、白癡,他們不懂得危機即是轉機,環境愈是險惡、艱難,愈是奮發圖強的好時機。這時我們必須藉著這個機會好好地潛沉、努力回頭反省,作自我的檢討。檢討過去什麼地方做錯了,為什麼一個小小人生上的挫折、失意、落敗,會經不起考驗,因而頹費不振呢?

我們是否應該認真地思維,好好的藉著此失敗的經驗改過修善、發心向上,作為日後重新準備出發的原動力。我們要有愈挫愈勇的精神,相信失敗即是成功的信念,然後由衷地從內心覺悟起,改過向善。放棄過去錯誤的想法、看法與做法,從心地上徹底改起,建立起信念,故儒家勸人【食不求飽,居不求安,其重要義就是在告誡我們世人要懂得「少欲知足」。

少欲者不貪,不貪的人才曉得知足。貪是一切煩惱的根本,六道輪迴的業因。貪的人一定不知足,即使擁有了全世界也一樣不快樂,因為貪得無厭故,在心目中永遠少了一樣東西。若貪不得時,則嗔恚心起,於是想盡辦法去吭、朦、拐、騙,不惜造作諸業;一旦得到後卻又棄之如敝屣,不加愛護,心裏又開始追逐新的欲望。所以,貪是三毒之首,一切煩惱的根本。若能少欲就能知足常樂,故少欲知足是對治貪的良藥,而其自受用就是常樂。

 

對一個懂得涵養身心的修行人而言,少欲的人對生活上的需求不多,只要三餐能夠糊口過日子就行了,並不在乎吃的好壞,因為他們明白,吃只是為了資養色身、藉假修真罷了;至於住也不要求安逸舒適,只要能有個地方淒身即可。

 

一個食不求飽、居不求安的人,才能真正體驗到窮人的生活,因而才能處處為人設想,進而濟貧救窮,更知道物質來之不易,不可以有絲毫的浪費,應該節省物資、財力,多多幫助社會上貧困需要幫助的人。因此,我們明白,食不求飽,居不求安,旨在勸人能少欲知足,如此,非但自己能得到快樂,又能幫助別人,一舉二得,是自他倆利的事。同時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作居安思危想。也就是說,世事無常,縱然現在處於順境,我們也要時時能作回頭想,隨時要警惕自己不可放逸、懈怠,貪圖享受,以致一旦逆境來臨,我們也能從容應付,毫無難色。

 

世人若能於順逆、善惡的境緣之中,能不動妄念之欲,一切都能以平常心來看待:好,是如此過,粗茶淡飯,能夠溫飽即可;不好,也是如此過,不會因為富貴時奢淫驕縱、浪費無度,而貧窮時就怨聲載道、抱怨累累,繼續造作,若如此做的人即是迷惑顛倒的人。

 

為何最後說君子「憂道不憂貧」?因為【道在苦中求】。生活越是貧瘠、越是艱難,就越能體驗人生、瞭解人生的苦多樂少,也就越有出離的決心,以致對世事的留戀就越少。留戀越少,相對的掛礙也就越少,如此才能安貧樂道、謹守清貧的日子。妄心欲念越少,於是心就越清淨,若真的能如此解、行,則離道不遠矣!

標籤:
瀏覽次數:92    人氣指數:2292    累積鼓勵:1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俎豆馨香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君子固窮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7-14 10:21
他, 99歲,台北市,娛樂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07-13 22:52
他, 40歲,台中市,娛樂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