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比快樂更可貴、更為人們所普遍追求的了。我們的問題是,常常不知道如何認識及把握快樂,又有時不知道如何從不快樂之中去發現或提煉快樂。
合群是一種快樂。無論自以為多麼喜歡孤獨的人,當與許多人攜手併肩,用同一節奏奔赴相同的目標時,也會覺得心情振奮。
人們常說,童年最快樂。通常我們只想到,那是由於童年無憂無慮。事實上,童年的快樂更是來自對環境由衷的欣賞,和對人間的信心。
人們說,孩子們天真無邪。這「無邪」兩個字用得最好。因為他們對環境沒有惡意,不存戒心,所以一切快樂反映在他們心上都是真正的快樂,一切善意反映在他們心上都是真正的善意,不會有任何陰影,這才是人生最可貴的一份。
從別人的快樂之中去證明自己人格的光明與胸懷的坦蕩,是最值得快樂的事。
每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快樂。但我們總會發現,快樂並不能依賴外在的環境,而要靠自己的內心。我們要有一顆能容納快樂的心,快樂才會降臨我們。
追求完美是做事的最高目標,容納缺陷是做人的起碼美德,做事應該要求十全十美;待人卻要多存寬厚,不必苛求。
對人不苛求,自己才會快樂。
由寬大平和之中認識這世界的可愛和可頌讚之處,才不辜負這難得的一生。
我們的生活是否美滿,人生是否可愛,前途是否值得期待,不能全靠環境來給我們證明,而必須要靠自己的信念。要我們承認生活美滿,它才美滿;覺得人生可愛,它才可愛,相信前途值得期待,它才值得期待。
有人一切都缺乏,但是他不快樂,有人什麼都不比別人好,但是他快樂。原因就在有沒有這份對世界的信心與對現實的認可。
所謂對現實的認可,是說,我們要承認,生活中不會只有快樂,而一定還有痛苦。不單是有成功,而還會有失敗;不單是圓滿,而還有缺陷。這樣,我們才會在順境時,格外覺得感謝;在逆境時,也承認這是理所當然。
當妳真正能靜下來,看到自己內心苦樂的時候,會有一種接近宗教的心情。你會覺得,這一天,如果快樂,固然值得欣慰,即使痛苦,也值得感謝。因為只要我們心情真正的寧靜,痛苦會逐漸變成一種指引,告訴我們,這是人生必不可免的經過,也告訴我們,這會使自己更堅強,也更成熟一些,明天會不再這樣,會是全新的一天。
有希望就不會覺得恐懼,這希望不是靠環境的給予,而是來自個人內心的堅毅與沉著。
現實生活對每個人都是一樣,它不會厚此薄彼,每個人都有困難,每一天都需要付出一些心力,每一件或大或小的事,對我們都是一些考驗,能承認這些而不想去逃避的人,才會快樂,才不會對生命途中這些必然的困難與阻力視為是自己獨有的噩運,而怨天尤人。
人的快樂之中,不僅包括自己的享受,還更包括對別人的貢獻。不付出辛勞,又如何能得到這些快樂呢?
雖然我們要盡量擺脫瑣事俗務的牽絆,但當你發現自己必須生活在瑣事俗務中,無法脫身的時候,與其抱怨,不如用欣賞的心情去體會。從這些人生世相中悟出一些道理。
我們不可能每天都很快樂,正如同我們不可能從來也不做錯事。但是,我們可以希望當自己不快樂的時候,有自己所愛好的事物或活動可以寄放憂愁,化解悲哀。把灰暗的心情轉變為輕快與光明。正如同當我們無意中做了錯事,能有智慧及時發現,並且有方法加以彌補或改善。